起拍價260萬元,成交價710萬元……7月31日,寧夏高校院所科技成果競拍會上,寧夏農林科學院枸杞新品種“寧農杞18號”成為“標王”。該成交價也是全國枸杞領域單個品種轉化的最高金額。
“每次加價10萬元,現在開始。”拍賣師聲音剛落,寧夏杞緣綠豐農林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武孟立刻舉起號牌。這位在中衛(wèi)市海原縣種了20多年枸杞的企業(yè)家眼神堅毅:“270萬!”
多輪競價后,數字一路攀升,拍賣師的聲音略帶激動:“700萬第一次!700萬第二次!”就在木槌即將落下的瞬間,武孟再次舉起號牌:“710萬!”
全場嘩然。這個數字比起拍價翻了近3倍,刷新寧夏農林科學院單項成果轉化最高紀錄。而另一位競買人咨詢獲知競拍款須一次性付清時,說了句“已經到我的極限了”,于是放棄。
“這個品種我必須拍下。2019年,農科院專家在我們基地示范種植‘寧農杞18號’,我整整觀察了6年,每天都要到田里去看看。說實話,710萬元的價格超出了預期,但我心里還是很高興。”武孟難掩喜悅。
在武孟看來,“寧農杞18號”品質優(yōu)良——果粒大而飽滿,植株耐熱,下雨不裂果;自交親和,兩季產果,比其他品種早熟7—10天。“在海原縣雨季來臨的時候,我們已經采收四五茬了,3—4齡樹平均單株鮮果產量約4公斤,農民種上絕對物超所值。”他說。
當天,來自寧夏農林科學院、寧夏大學、寧夏醫(yī)科大學等6家單位的科技成果集中亮相,涵蓋農業(yè)畜牧、現代紡織、裝備制造等多個領域,30余家企業(yè)參與了競拍。最終,20項科技成果成功拍出14項,成交金額1059.5萬元,溢價率達95.5%。
“我院10項成果全部拍出,成交金額928萬元,溢價率達112%,這充分體現了市場對技術價值的認可度。”寧夏農林科學院成果轉化與推廣處處長杜慧瑩說,自2022年以來,全院成功拍出55項科技成果,成交額總計2007萬元。
2023年至2025年,寧夏東西部科技成果轉化轉移與人才對接活動連續(xù)舉辦三次科技成果拍賣會。記者注意到,前兩屆的“賣家”基本是寧夏農林科學院,這次出現了很多“新面孔”。
北方民族大學教授毛建東帶來了針對工業(yè)園區(qū)大氣污染監(jiān)測研發(fā)出的基于拉曼熒光大氣激光雷達系統(tǒng);寧夏醫(yī)科大學副教授李航鷹帶來了天然綠色抗菌保濕面膜的制備技術;寧夏理工學院特聘教授李樹軍帶來了番茄尺度自適應高效無損去皮設備……
在寧夏科技廳副廳長馬龍看來,科研人員踴躍讓凝結著多年心血的成果走出實驗室,必將為寧夏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注入新活力,為科技創(chuàng)新賦能新質生產力發(fā)展增添新動力。
近年來,寧夏全力構建以成果轉化為導向的科技創(chuàng)新體系,先后制定出臺《關于加快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實施方案》等20余項政策法規(guī),積極開展職務科技成果賦權和科技成果評價改革試點,設立東西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專項,啟動縣域科技成果引進示范推廣行動、重點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行動,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步伐明顯加快。
馬龍表示,科技成果競價拍賣是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助推器”,是有效促進科技成果落地轉化、最大限度體現各類科技成果價值的“交易所”。馬龍說:“希望各方利用好這一平臺達成自身效益最大化,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大力度,共同推動我區(q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再上新臺階。”
起拍價260萬元,成交價710萬元……7月31日,寧夏高校院所科技成果競拍會上,寧夏農林科學院枸杞新品種“寧農杞18號”成為“標王”。該成交價也是全國枸杞領域單個品種轉化的最高金額。
“每次加價10萬元,現在開始。”拍賣師聲音剛落,寧夏杞緣綠豐農林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武孟立刻舉起號牌。這位在中衛(wèi)市海原縣種了20多年枸杞的企業(yè)家眼神堅毅:“270萬!”
多輪競價后,數字一路攀升,拍賣師的聲音略帶激動:“700萬第一次!700萬第二次!”就在木槌即將落下的瞬間,武孟再次舉起號牌:“710萬!”
全場嘩然。這個數字比起拍價翻了近3倍,刷新寧夏農林科學院單項成果轉化最高紀錄。而另一位競買人咨詢獲知競拍款須一次性付清時,說了句“已經到我的極限了”,于是放棄。
“這個品種我必須拍下。2019年,農科院專家在我們基地示范種植‘寧農杞18號’,我整整觀察了6年,每天都要到田里去看看。說實話,710萬元的價格超出了預期,但我心里還是很高興。”武孟難掩喜悅。
在武孟看來,“寧農杞18號”品質優(yōu)良——果粒大而飽滿,植株耐熱,下雨不裂果;自交親和,兩季產果,比其他品種早熟7—10天。“在海原縣雨季來臨的時候,我們已經采收四五茬了,3—4齡樹平均單株鮮果產量約4公斤,農民種上絕對物超所值。”他說。
當天,來自寧夏農林科學院、寧夏大學、寧夏醫(yī)科大學等6家單位的科技成果集中亮相,涵蓋農業(yè)畜牧、現代紡織、裝備制造等多個領域,30余家企業(yè)參與了競拍。最終,20項科技成果成功拍出14項,成交金額1059.5萬元,溢價率達95.5%。
“我院10項成果全部拍出,成交金額928萬元,溢價率達112%,這充分體現了市場對技術價值的認可度。”寧夏農林科學院成果轉化與推廣處處長杜慧瑩說,自2022年以來,全院成功拍出55項科技成果,成交額總計2007萬元。
2023年至2025年,寧夏東西部科技成果轉化轉移與人才對接活動連續(xù)舉辦三次科技成果拍賣會。記者注意到,前兩屆的“賣家”基本是寧夏農林科學院,這次出現了很多“新面孔”。
北方民族大學教授毛建東帶來了針對工業(yè)園區(qū)大氣污染監(jiān)測研發(fā)出的基于拉曼熒光大氣激光雷達系統(tǒng);寧夏醫(yī)科大學副教授李航鷹帶來了天然綠色抗菌保濕面膜的制備技術;寧夏理工學院特聘教授李樹軍帶來了番茄尺度自適應高效無損去皮設備……
在寧夏科技廳副廳長馬龍看來,科研人員踴躍讓凝結著多年心血的成果走出實驗室,必將為寧夏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注入新活力,為科技創(chuàng)新賦能新質生產力發(fā)展增添新動力。
近年來,寧夏全力構建以成果轉化為導向的科技創(chuàng)新體系,先后制定出臺《關于加快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實施方案》等20余項政策法規(guī),積極開展職務科技成果賦權和科技成果評價改革試點,設立東西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專項,啟動縣域科技成果引進示范推廣行動、重點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行動,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步伐明顯加快。
馬龍表示,科技成果競價拍賣是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助推器”,是有效促進科技成果落地轉化、最大限度體現各類科技成果價值的“交易所”。馬龍說:“希望各方利用好這一平臺達成自身效益最大化,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大力度,共同推動我區(q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再上新臺階。”
本文鏈接:http://m.enbeike.cn/news-2-3225-0.html710萬元“標王”誕生的背后 ——寧夏全力構建以成果轉化為導向的科技創(chuàng)新體系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lián)網博主自發(fā)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下一篇:“數字方艙”護佑西安城墻千年文明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