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青 段昕彤
冷風掠過陰寂的醬園弄堂,月光漫過石門,大提琴聲密布在空氣中,蒙面的女人用紅色的頭巾遮蓋腫脹和淤青的面龐,拎著一個滲血的提包,毅然踏進這無盡頭的深邃。
這正是《醬園弄?懸案》的開篇――在宏大史詩長河中的一次渺小而具有革命性的反抗。
由陳可辛執(zhí)導的民國懸疑巨制《醬園弄》于第7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非競賽展映單元首映,其中,上部《懸案》將于21日正式登陸全國院線,并作為第27屆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開幕影片于14日進行世界首映。
這部籌備七年之久、云集三十多位知名電影人的作品改編自20世紀40年代中國動蕩的背景下發(fā)生的一起謀殺案,“詹周氏殺夫案”――1945年3月,上海醬園弄發(fā)生駭人命案,長期遭受家暴的詹周氏(章子怡飾)將丈夫詹云影(王傳君 飾)殺害并分尸十六塊后被捕。
八十年前,被切碎成十六塊的不僅是賭徒詹云影的軀體,更是民國司法的不公、性別暴力的延續(xù)與時代荒誕的展露。八十年后,陳可辛導演將這場“民國四大奇案”之一搬上銀幕,我們不止看到詹周氏染血的旗袍、灰白的眉毛,不僅看到一樁血案,更凝望在動蕩時局下人性與權力的浮世繪。
一個故事與一群人
從類型看,《醬園弄》是一部有歷史感的罪案片,故事圍繞警察破案及詹周氏殺夫分尸后的三次庭審展開,由此牽出各種人物組成的時代群像。陳可辛感興趣的不是“殺夫分尸”的事件本身,而是這個事件背后的時代和身處其中的人的命運,他的影像目光,為這部由明星驅動的懸疑敘事類型片披上了一層歷史使命的光澤。
在這場大戲中,我們看到詹周氏,一位貧窮且目不識丁的底層女性,額角與臉頰的胎記成為她苦難的印記;詹云影,他從典當商淪為落魄賭徒,恰如1945年動蕩上海的縮影;我們也看到記者兼劇作家西林(趙麗穎 飾)、監(jiān)獄大姐頭王許梅(楊冪 飾)、警察薛至武(雷佳音 飾)、算命瞎子(易烊千璽飾);我們看到超越單純犯罪敘事的野心,看到由三位核心女性角色構成的漂泊動蕩的命運交響曲。
故事賦予詹周氏無比深刻的苦難。這個自幼被賣、在婚姻中遭受長期家暴的女性,眼中“似笑非笑的決絕”成為角色最精準的詮釋。她代表著舊社會底層女性的絕境――當法律與道德皆無法提供庇護時,暴力成為最后的活法。
在審判進行的過程中,西林以金絲眼鏡與復古卷發(fā)的知性造型驚艷亮相,她的原型脫胎于真實歷史中為詹周氏奔走的作家蘇青,影片將其重塑為以筆為劍的啟蒙者。她的卷發(fā)假發(fā)是她在父權社會周旋與戰(zhàn)斗的盔甲,她懂得利用一切資源,也會吶喊出擲地有聲的宣言――“愿今天的女性不要屈服,不要讓他們得逞?!?span style="display:none">Sya即熱新聞——關注每天科技社會生活新變化gihot.com
西林在用文字喚醒詹周氏活的希望,王許梅則在用行動托舉詹周氏生的可能。她是一個生存主義者,企圖通過懷孕換取減刑,最終在突如其來的死刑中淪為犧牲品。這個虛構角色恰與詹周氏形成鏡像――如果說詹周氏以反叛挑戰(zhàn)規(guī)則,王許梅則試圖利用規(guī)則求生。
她們是由舊時代串聯(lián)起的共生者,“她們”還包含了弄堂深處探出頭的家暴受害者、游行抗議的舞女、法庭旁聽席上面無表情的婦女……她們是舊時代的共生悲劇,當詹周氏向丈夫舉刀,她同時撕裂了沉默的帷幕――千萬個“某某氏”的姓名,共同書寫著一部未完成的女性覺醒史詩。
一種風格與全明星
在故事的開頭,陳可辛沉默地用全景鏡頭注視著詹周氏,在水下用模糊不清的視角仰望她,而后詹周氏決然而麻木的特寫眼神鏡頭與觀眾跨過銀幕對望。
陳可辛運用了大量的中近景特寫鏡頭,去強調這種壓迫感,給予觀眾極精準的視覺情緒與影像美感表達,且時常呈現(xiàn)膠片質感,實現(xiàn)技術與美學的共同突破。正如本片的攝影師包軒鳴在采訪中所提到的:“陳可辛總是突破自己的舒適圈,西方觀眾不太熟悉1940年代的上海,而陳可辛十分希望可以從影像風格上彌補這份感知上的缺失。他想憑借現(xiàn)代性的敏感度,去創(chuàng)造對于那個時代獨一無二的視角?!?span style="display:none">Sya即熱新聞——關注每天科技社會生活新變化gihot.com
影片在歷史懸疑敘事中大膽地投入了影像奇觀的表達,用大量閃切、碎片蒙太奇、深沉的色調勾勒時代的裂隙。在角色詮釋方面,陳可辛也在編織著盛大的歷史重現(xiàn)篇章。我們能看到章子怡絕望時瘦弱的身形,微微佝僂的腰和幾乎凸出的充血眼球,能看到她求死時抽搐下拉的嘴角,能看到她剪去長發(fā)求生時眼底的倔強。陳可辛給予了她塑造角色的深度,章子怡就出色完成了塑造角色的難度。而同樣的,我們也能看到每個配角身上的歷史痕跡,當楊冪眼中血絲密布,易烊千璽灰白的眼珠游移,這種全明星策略看似商業(yè),實則是一片片猛烈撞向時代礁石的歷史碎片。
影片中的“詹周氏”成為那個時代女性的個例性代表。她既是受害者,也是除去以暴制暴外別無他路的施暴者;她既是女性意識覺醒力量的接收者,更是女性生命經驗的傳遞者。她始終是復雜的,“醬園”弄堂的石門在年歲的風雨與烈陽中生長,而老去的詹周氏或有一日重新路過此地,她或許會突然駐足回望,又默然離開――那條狹小潮濕的弄堂,是否終于學會記住一個女人的名字?
答案或許藏在陳可辛為下部曲埋下的伏筆里:相隔近一個世紀回望,片中每個人都既是兇手也是受害者,而真正的救贖,始于對每段無名歷史的鄭重書寫。
(作者單位:上海師范大學影視傳媒學院)
[責任編輯: 張曉榮]
本文鏈接:http://m.enbeike.cn/news-6-2906-0.html《醬園弄?懸案》:當堅忍的生命撞向歷史礁石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lián)網博主自發(fā)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下一篇:紀錄片丨讓他的音樂回家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