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國家的縮影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古代士大夫的生活信條。
“人必有家,家必有訓”,運用家訓教誡家人、子弟,在我國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
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家訓,許多已成經(jīng)典。比如,周公旦的《誡伯禽書》、司馬談的《命子遷》、諸葛亮的《誡子書》、顏之推的《顏氏家訓》、李世民的《誡皇屬》、包拯的《包拯家訓》、歐陽修的《誨學說》、袁采的《袁氏示范》、朱柏廬的《朱子家訓》、李毓秀的《弟子規(guī)》等等,不勝枚舉。
關(guān)于孝仁禮義
在我國古代,家訓的內(nèi)容十分廣泛,包括倫理道德的要求、文化知識的教育、謀生技能的傳授、為人處世的告誡等,幾乎涉及個人、家庭、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司馬遷最終能寫出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離不開其父司馬談的家訓和價值觀,即對“孝之大者”的理解。
司馬談學富五車,他的才學也贏得了漢武帝的賞識。漢武帝專門為他量身定做了一個官職:太史令,掌管天時星歷,還職掌記錄,搜集并保存典籍文獻。
司馬談?wù)J為,自孔子死后的400多年間,諸侯兼并,史記斷絕。當今海內(nèi)一統(tǒng),若作為一名太史不能盡到寫作的職責,內(nèi)心必會惶懼不安。為此,他非常希望司馬遷能完成他未竟的大業(yè)。
于是,在臨死的時候,司馬談拉著兒子司馬遷的手,邊哭邊囑咐,這就是司馬談的《命子遷》。司馬談希望自己死后,司馬遷能繼承他的事業(yè),更不要忘記撰寫史書,并認為這是“大孝”。他說:“且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此孝之大者?!?span style="display:none">Wwb即熱新聞——關(guān)注每天科技社會生活新變化gihot.com
有了這樣的家訓,司馬遷終不辱使命。
值得一提的是,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有這樣一部家訓,被歷代推崇,甚至被